本次评奖活动按照全国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包括金融科技企业及其他企业)三类不同主体进行评价。涉及交易银行、零售银行、信用卡、手机银行、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数字财富管理、家族信托、智能风控等多个领域。本次活动收到的案例之多、涉及的机构之广、范围之宽、案例之精、创新之难都超过了历次,这说明创新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前的金融创新是守正出奇的创新,是积极回应客户需求、努力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的具有高含金量的创新。
从本次的评奖案例来看,可以大体看出如下特点:
(1)创新的广度进一步拓宽。创新不再是某个工具、某个环节、某个产品、某个业务、某个部门、某个条线、某个板块的事情,而是从前台走向中后台、从获客到风控、从单一风险到全面风险管理,从线上渠道到线下网点,从业务到管理,从境内到境外,从行内到行外合作单位,全方位地进行创新。以风险管理为例,智能化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智能风控的应用正在从个别风险领域到全面风险管理,不仅用于信用风险的管理,还广泛用于内部控制、反洗钱、防欺诈等领域,在信用风险管理中从用于个人贷款到公司贷款。智能风控的应用横跨贷前信用评估、智能审批以及贷后管理各个环节。不少机构的创新越来越体系化和制度化,许多机构建立了在创新发展委员会或类似机构统领、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工协作的创新机制。
(2)创新的深度进一步加深。由于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数据可获得性标准化的限制、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约束),在某一具体领域或某个工具上的创新需求越来越复杂,为此,需要用到的技术也越来越多、模型越来越复杂,一些前沿算法、技术都被应用到相关产品与服务中。
(3)创新的路径进一步综合。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开展财富管理、风险管理、交易银行等创新;另一方面,组合型创新越来越普遍,如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或零售业务,线上+线下,公司业务+个人业务,信贷业务+非信贷业务。
(4)创新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从报送的案例来看,在相同领域不同的银行都有类似的创新产品或工具出来,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竞相提供类似的工具或解决方案,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当然是好事,竞争的加剧会推动中国金融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很多,转型的压力很大,特别是盈利增长放缓与不良资产上升的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的科技投入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值得观察。数字化虽然是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能力的必经之路,但金融创新之路必须是一条安全可靠、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的道路。为此,需要认真思考和评估当前的创新策略,为此,我提四个维度。
1.创新的全面与重点。在数字化转型时代,金融机构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个板块都不得不进行转型与创新,一家机构不能在管理和业务上有明显的数字化或智能化短板,但是金融机构更应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寻找自己创新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2.创新的评估与改进。正因为要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将目前已经推出的创新产品与服务做精做深做透,而不是急于广撒“胡椒面”。因此,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现有的创新工具或解决方案进行及时的评估与改进。
3.创新的开放与合作。既然任何一家机构都要有所重点和取舍,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机构的开放性、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就成为必然选择。这里重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与相关部门或机构之间的合作。无论是获客、风控,都需要有合适的场景,都需要可得的数据,否则难以实现批量化、有效率地获客,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多维度的数据挖掘。二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大型金融机构应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帮助中小金融机构,不同业态的金融机构之间则存在诸多互补合作的机会,这些合作会产生新的金融服务或产品,能更好地惠及金融消费者及实体经济。三是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当前的金融创新基本上是以科技手段、以数据为基础的,需要大量的投入。金融机构特别对于中小金融机构一切自主开发,并不现实,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技术和数据方面的合作就非常重要。
4.创新的安全与先进。在创新过程中,对先进性的追求当然是应有之义,但金融业毕竟是高风险行业,安全性应是优先考虑的因素。不论是金融科技公司还是金融机构必须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否则可能带来创新风险。
创新之路,道阻且长,但必须坚持走下去。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创新之路更应坚定、务实与安全,真正让中国金融体系更加稳健、更好地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